2月7日,市区各小学纷纷报名开学。看着孩子走进校园,家长们新一轮的担心又悄然开始,那就是食品安全。当日上午,在市区一些小学校门口,不少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再三和孩子强调,“不可以乱买东西吃”。但孩子的“贪吃”习惯仍给了商贩们可乘之机,部分劣质的食品摊在学校周边随处可见,且生意很好。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缺乏保障
记者走访了多所小学,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的周边有小卖部,这些店铺里大多是学习用具和零食混合销售,还有一些出售炸红场、炸鸡腿等熟食,几乎都不是真空包装。
“卖得好就行了,学生都不会在乎是不是真空包装。”一家小店的老板向记者表示,熟食是学生们的“最爱”,且熟食利润也较高。至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等,老板们自己都说不清。除了“劣质”的熟食,学校周边还有许多简易包装的小零食出售,这些小零食价格都不高,一般在5角至2元不等。记者随手拿起一包标注为“鱿鱼丝”的小零食,包装非常粗糙,里面的食品看上去非常油腻。记者询问了一些学生,发现竟有九成以上学生表示购买或吃过这种小零食。
“千万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尤其是小商小贩的食品,孩子吃了很容易引起腹泻。但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总是贪吃的,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十分头疼。”一家长说道,为了防止小孩贪吃,她不得不每天在还未放学时便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有时候不能去接,就在孩子书包里放点零食,避免孩子额外再买零食”。
还有的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手上都有零花钱,尽管“三令五申”地告诉孩子不要乱吃东西,但“防得了一时,却总有疏忽的时候”。“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在学校周边。”
据了解,目前基本上每所学校及周边都设有食堂和小卖部,稍大的学校甚至不止1个。这些食堂和小卖部在满足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校园食堂和小卖部,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的食堂和小卖部都没有到相关部门办理任何证照,出售过期、变质以及“三无”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此外,农村学校周边小卖部的食品卫生状况普遍令人担忧,突出表现在儿童食品添加剂严重超标、酱菜类添加剂严重超标、营养成分严重不足、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肉类食品(主要指火腿肠)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加强监管需要多方合力
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然而,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为何总让家长们放心不下?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利益趋使,部分学校将食堂和小卖部进行转(承)包,而大多数承包者又是学校负责人或教师亲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学校不配合执法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我国农村范围广,城乡差别大,很多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学生没有消费能力,这就使得学校很难建立经营规范的超市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得一些不法商贩乘虚而入。三是许多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进货渠道混乱,进货过程中仅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不按照要求提供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使劣质食品趁机流入校园。甚至还有个别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四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比较偏远,受人力、物力、业务水平、经费等方面的限制,监管执法部门很难真正履职到位。
为了彻底解决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人士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教育、卫生、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督促农村学校食堂及小卖部持照(证)经营,严厉打击面向学校食堂及小卖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切实解决学校食堂及小卖部的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检查,对证照和经营场地进行检查,完善相关档案,使其食品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对无证无照的经营者,应立即依法取缔。加强教育引导,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召开专题讲座,全面提高学生对各种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到安全的就餐场所就餐。同时,构建学校食堂及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进一步规范教育主管部门、食品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确保履职到位。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欢迎光临 旌湖河畔 - 德阳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http://bbs.0838.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