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两免一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895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700人;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6所;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6000人、普通高校学生13200人;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7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900人。
践诺——穷啥不能穷教育,苦啥不能苦孩子。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济困助学、教育惠民工程作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民生数字】
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实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0257人,完成比例10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711人,完成比例100.04%。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6所,已完成。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6893人,完成比例103%;资助普通高校学生15049 人,完成比例113%;资助业余训练学生运动员104人,完成比例100%;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668人,完成比例139%。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35个,完成比例147%。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278个,完成比例222%。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1130人,完成比例125.56%。
此项预计安排资金2.89万元,全年执行预算3.5万元,预算执行进度121.11%。
【民生行动】
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城乡互动均衡发展
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济困助学、教育惠民工程作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着力强化落实责任,采取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安排,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目标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在学前教育方面,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每一个镇(乡)和街道办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市三年规划建设99所幼儿园,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将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县(市、区)的督导评估,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管理,坚持做到依法办园、规范办园、安全办园。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探索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拓展优质早教资源。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继续开展“德阳市教育示范乡(镇)”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投入1000万余元,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班班通”和实验仪器、音体美卫器材、图书。按标准装备微机数量3500台,建网络教室75间。打造教育城域网,全市建成市级教育城域网1个、县级教育城域网5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就近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与正常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同步实施。
扎实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7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1万人。继续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实施乡镇达90%。继续做好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997名藏区学生在6所中职学校免费接受教育。积极支持创建中国地质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此外,为确保各类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我市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和岗位素质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围绕“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深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认真实施助学工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助学公益活动。
【民生故事】
爱心接力温暖贫困学子
故事一:刘老师的心愿
带着对孩子们的牵挂,刘老师永远地走了。她的最后心愿,就是不让贫困孩子读不起书。
刘大玉是绵竹人,在绵竹工作20年后,又到北京任教。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她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们。
去年1月,身患重病的刘大玉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她再三嘱咐丈夫,将自己积攒的2万元钱捐给家乡,资助贫困孩子读书。5月,丈夫何天德将2万元钱捐给了绵竹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成了妻子的遗愿。这笔捐款已用于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
故事二:老谢的感恩方式
谢国全,绵竹清平人。“5·12”特大地震中,老谢的妻子身受重伤,在当时徒步翻山都异常艰险的情况下,老谢硬是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和10多名乡亲一起把妻子顺利抬出了山。
转危为安后,谢国全一直心存感激。“8·13”特大泥石流灾害让刚刚重建一新的清平再次遭受重创,老谢想到了地震发生时清平得到了各方支援,尤其是解放军和乡亲们对自己的帮助,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感恩。他捐出2万元钱,用于对受灾严重的40名清平籍高中生的生活补助。由于老谢再三叮嘱捐款不留名,这些受助学生至今不知道帮助他们的好心人是谁。
故事三:小梅的梦想
韩小梅,德阳二中高2012级学生。自小父母离异,小梅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对小梅的生活很少过问。小梅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升入高中后,相依为命的父亲因故去世,给小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她甚至想到了辍学。
其实,小梅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大学梦,可是,现实的残酷让她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远,她才会有了想放弃的念头。正当小梅彷徨无助的时候,老师、同学们都来关心和鼓励她,学校减免了她的学费和住宿费,中国扶贫基金为她送来每月100元生活补贴,国家助学金给予750元补助……一份份爱心温暖了小梅,也让她重树信心,成绩直线上升。“我一定加倍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才,来回报关心我的人。”小梅坚定地说。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欢迎光临 旌湖河畔 - 德阳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http://bbs.0838.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