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
看冯仑《朋友之间就应该人走茶凉》,讲到了借钱的故事,就忽然想起与自己有关的借钱的故事来了。正好今儿得空,就唠几句往事。
我第一次对借钱有切身体验,是在高三那年寒假。之前,家里虽然穷,但还基本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老爸还没把家经营到我出马借钱的程度。但高三那年寒假,我觉得家里的经济状况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如果我还花钱不赚钱,就真的入不敷出了。于是,心中打定注意,出去打工去。但路费加其它,要400块。爸爸没有,又拉不脸跟别人借,最后,只好我出马,打着老爸的大旗,向亲戚们借钱。
第一站自然是找六叔。他在县城工作,是亲戚中最有钱的。但六叔说,他没钱。三叔借过他100块,让我跟三叔去拿。于是,我骑了一天的自行车,去找三叔。三叔双手一摊,他也没钱。我傻眼了。还能跟谁去借呢?最后想到了三舅。三舅是过去很照顾我们家,有几年,我的学费都是他出的。但那时,他开小煤矿,出了事,正在被别人告,赚的钱都赔光了。但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如果还借不到钱,我南下深圳的最佳时机就要错过了。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三舅。三舅听了,沉吟良久,掏出来300块给我。第二天,我就南下深圳了。后来,听老妈讲,才知道,那是三舅身上仅有的钱,那年春节,三舅没钱过年,是在三舅妈的骂声中,忍过去的。
后来,我混的还可以,日子自然就慢慢好起来了。至少,不至于让家沦落到到处借钱度日子的程度。那钱,自然是还了,但那情,就那样永远沉淀在心底了,用多少钱,都还不上。
我第二次对借钱有刻骨的记忆,是在买房子时。那时候,我在广东已经8年,手头,攒了一点点。过年,在朋友家住了一宿,忽然就生出很多感慨。觉得,有个房,才像有家。女朋友听了,就记在了心里,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没几天,就挑好了房子。但交完定金,付首付时,左算右算,就是差两万。没办法,只能找人借了。跟谁借呢?我在心里仔细称量了很久,将觉得可以开口借钱的人拉了一个清单。而后,仔细斟酌了言辞和开口方式,按顺序小心翼翼打电话过去。结果,那个清单上的人,没有一个借给我钱。最后,在几近绝望之下,我想起了一个人,是我在前一家公司的下属,一个小老乡,姓安,我叫他小安子,我曾经带过他。那时候,他工资不是很高,我觉得他应该没有多少存款;另外,我们关系其实不是很近,比较能讲感情的地方,就是他是老乡,所以,当初,并未将他列入可以借钱的名单。不料,打电话去,他很爽快,说2万,没问题。还说,如果需要多一点,也可以,截止那个月,他账上共存了2万8,全部可以拿去用。那一刻,感激、惭愧、委屈、欣慰……我心中,可谓是百味杂陈。人情冷暖,算是彻底领教了;而雪中送炭呢,也真是刻骨地体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