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的发展,难点在农村;中江的小康,重点在农村。对于中江这个丘陵农业大县,这是发展的现实。“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县委书记杨震进一步解读。 近年来,中江通过建立和实施选拔、培育、管理、激励、创业“五项”机制,着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个又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山村,在这些能人“书记”的带领下,变了样。 “烂杆杆村”变身“金窝窝” 集凤镇石垭子村是集凤镇条件最差、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全村海拔800-1000米,有14个社,628户,2143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封闭,石垭子村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群众增收困难,一度甚至被称为 “烂杆杆村”(中江俗语:形容比较落后贫穷)。 田明阔在石垭场镇办了一家农用物资购销及技术服务店,多年苦心经营,田明阔“挣了钱”,生活宽余,生意红火。2007年9月石垭子村换届,经过公推直选,刚满30岁的田明阔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刚开始,家里十分反对,认为“现在生意做得好好的,一年的收入也还不少,当村干部图个啥?又辛苦,又得罪人”。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也说“你当村支书太亏了,做生意一年能挣十几万,何苦累死累活领个几千元!” “为了全村2000多的老百姓,亏了我一个值得。”田明阔回答。 石垭子村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中江白芍”是著名的特色资源。看准这一点,田明阔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联合中药材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于2008年8月成立“中江县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并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中江白芍”品牌,解决了“中江白芍”销路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与多家制药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供销关系,还与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地的客商达成共同开发“中江白芍”合作意向。形成了以支部加协会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芍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村成片种植白芍面积达1000余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村,同时也带动周边村社种植中江白芍4500亩,年产芍药1200余吨,为入社社员人均增收1400元左右。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930元,比2007年增长36.94%。 石垭子村是一个以从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丘陵山村,怎样走出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成为田明阔思考的新问题。他带队四处学习乡村旅游经验,提出“利用芍药优势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的建议,并最终促成了中江成功申报“中国芍药之乡”,并在石垭子村打造 “中江芍药谷AAAA级风景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田明阔使石垭子村由“烂杆杆村”成了“金窝窝”先进村。2011年5月,石垭子村被德阳市文化旅游局、德阳市农工委等评为“特色产业美丽村”。 竹林村里编竹编 竹林村是回龙镇最远的一个村,婆娑婀娜的竹林是村里的一大美景,竹编加工是这里的一个传统产业。过往,这些却并没有给乡亲们带来生活上太多的改变。 1998年12月,钟经伦当选竹林村主任,2004年11月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如今,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农闲之余,利用全村众多的竹林资源,依靠凤凰竹编协会,制作竹帘、竹扇等特色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 蚕桑一直是竹林村的一项重要传统产业,为了保持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钟经能积极组织全村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全村重点发展的养蚕大户就有30户。他还组织由村上统一安排资金购买桑苗,统一规划小桑园建设,定期进行蚕桑生产技术培训。先后争取到退耕还林、省蚕桑专用基地项目。 在做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钟经伦注重引进新的产业:在村上发展了萝卜还种50亩;引导村民种植核桃200亩;发展养鸡大户2户;发展养猪大户11户。 在钟经伦带领下,2007年1月24日,投资9万多元、宽5至6米、长1.8公里连通竹林村和三台县八洞镇的过境公路全面建成。竹八路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竹林村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问题。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钟经伦组织村民修建自来水厂,全村486户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竹林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钟经伦却仍未满足,他对全村未来10年做了总体规划。在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的基础上,探索土地小集中模式,把村民按照职业不同分成8类农民:以种植粮食为主业的粮民、以种植蔬菜为主业的菜民、以水产养殖为主业的渔民、以养蚕为主业的蚕民、以养殖家畜为主业的牧民、以百货零售为主业的副民、以外出打工为生的农村工人以及丧失劳动力的闲民。 在钟经伦的带领下,竹林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848元增加到2010年的6089元,成为回龙镇新农村示范村之一。 “五项”机制培育 “领头雁” 以上两个故事,是中江建立健全“五项”机制,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培育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生动实例。 通过选拔、培育、管理、激励、创业“五项”机制的建立完善,中江县培育和壮大了“双带”本领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全县村党支部书记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多数村党支部书记拥有1个或1个以上的致富项目,具有“双带”本领的村党支部书记占87.4%。同时推动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近年来,全县共建设通村公路1601.8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实施水利设施建设项目1320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培育并壮大了粮食、生猪、蚕桑、中药材、食用菌等五大优势产业,中江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首批中药材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我们将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建设四川丘区强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熊圣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