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走进“御花园”

[复制链接]
小明 发表于 2011-11-2 12: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月27日,早上雨下得很大,到8点钟前后才渐小下来。这一天,是经济新闻部确定的集体到“走基层联系点”旌阳区和新镇采访的日子。担心着雨,最后还是决心,下雨也要去。
  天公作美,随着车行进山,绿色扑面而来,雨渐渐地收了。电话与和新镇党委书记姜华联系,他已快到办公室了。
  姜华很有点子,作风也很深入,到任4个月时间,已经走遍了和新镇的8个村126个村民小组。在办公室,姜华翻出他给《德阳日报》投稿的剪报册,最早的日子是1990年8月1日,20年的渊源。我们开玩笑说,今后《德阳日报》的报史馆应征集他的两本剪报册。
  因为对报纸新闻工作很了解,也十分清楚新闻宣传的意义,加上情况熟悉,姜华迅速安排,不到半小时,我们一行几人,就开始撒开去采访了。热情泼辣的英雄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周凤领着孔季虹去采访声名在外的“邓豆腐”,就是前不久全国妇联主席黄晴宜和全国政协常委范徐丽泰曾走访过的邓长有;稳重有学者气质的辣椒协会会长蔡光华领着陈晓霞去采访钻研蔬菜市场行情,能成功掌握蔬菜市场涨落时差、从而挣到一倍以上收入的种菜能人廖书村;我和实习记者孙祯则由姜华领着去看他所说的“和新最后一块完全未开发的土地”。
  一路行来,山势逐渐变高。“你们要摇下车窗,要不然到我们和新这个天然氧吧就白来了。”姜华说。依言摇下车窗,一股凉意扑面,感觉温度比城区至少低两度,空气却果然清新。“假如从西藏请两个人,直接从双流机场拉过来,一定会醉氧。”我回应姜华。
  边走边说起和新的情况,姜华如数家珍。“和新森林覆盖率接近70%,靠的是多年的管护和培育。现在,和新境内没有工厂,仅有的几家砖厂,因为灾后重建时过度重复建设经营不走,也关掉了。”突然停车,姜华摇下车窗和路边的村民拉上了家常,他问村民几元钱或者一二十元一棵碗口粗的柏树卖不卖,两位五十来岁的女村民答以不敢砍树,旁边一位男村民搭腔说至少要卖四五十元一棵,姜华又说让他们去办手续,砍好了,他晚上来拉,女村民还是不肯,只说有人砍树都是自己去办了手续的。等走过了,姜华才揭开此举的谜底,前两天下村时逮着一个偷砍树木的,正在派出所审问。他把和新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看作是未来发展最大的资源,谁伤了一棵树都让他十分心痛。利用这一块资源,做过多年招商引资工作的他正在和一家大投资商谈新农村开发建设的事。问起是哪家什么项目,姜华却卖起了关子。
  路很窄,会了两次车,一次是退让了20米,一次是在路边悬过,终于钻进了浓绿深处,来到了号称“和新的西藏”、海拨最高的新民村。“这是新民村书记林照云。就是他前些天提醒我们和新镇还有一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村’的招牌,这块招牌是当年老支书带着村民没日没夜造林管护挣来的,刚刚才洗去灰尘找出来。”把我们介绍给村党支部书记后,姜华就把我们扔在新民村,步行去电管站和一些村组了解情况去了。
  林照云是邻村人,每天来回四趟要往返十多公里,因为距离,把家里原来经营的生意都停下了一些。讲起村里发展特色养殖等情况,林照云娓娓道来。一次会上听中江县一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种青花椒成功的经验,他就带人去学习,因为和新镇有种花椒的传统,看了回来,就引种试栽了几十亩,“一棵树就能产十多斤,一亩地要栽100棵,一斤卖8元,很有个账算。”随后他讲起的高山“自来水”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在区水务局帮助下新民村实施了人饮工程,改造了抽水机井,完成了7000米输水管道和户表工程,5天前刚刚完工。以前抽水泵经常坏,也只有部分村民小组能用上水,现在改一级泵为二级泵,解决了水泵经常要维修的问题,管道也铺到了每户村民家。走进一户村民家,当我们问起新装的自来水时,村民王国松兴奋地引领我们走进厨房,在这里,自来水顺着水管直接进了水缸。扭开龙头,水压颇大鼓起很大的水花,舀一瓢尝一尝,有点甜。“水质很好,烧水不起锅巴。”王国松告诉我们,以前每天要到200多米远处去挑三四挑水,这样的往返一直持续到上周。“现在好了,再也不用辛苦挑水。”王国松乐呵呵地说道。
  新民村在灾后重建中,已经全部完成了村民的砖房改造。“只有8户五保户,按原来的政策是不修,要安排住敬老院。”林照云介绍说,由于只有两户愿意住敬老院,其他6户不愿意搬,现在他们的住房破旧,村上正筹划给他们每户修个三间砖房。问起资金来源,林照云说用特困户建房补助款可以每户补助一万元,余下的只有村上贴。“光材料就要一万二。”村主任李成德插话说。新民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除了镇财政每年6000元的办公经费,其他就靠帮扶单位资助。“你看,桌上的电脑就是对口的东湖乡水库村送的。”林照云说。顺便问起他们的月收入,林照云说,村四职干部由镇上发工资,标准是村支书860元,村主任780元,村文书和村妇女主任各690元。
  在山里午饭后,我们准备回到场镇,采访镇长关于和新镇进入德阳市“旌东新区”的期望。太阳出来了,一股暖意上身来。
  镇长敬文川是外地人,这两天痛风发作,脚都跛着。他正忙着东一环路建设前期准备相关的工作。谈起蓄势待动的“旌东新区”,因为上级暂时还没有更具体的规划,他不好怎么说。一说起东一环城市干道伸进和新境内,给和新带来的发展机遇,他却有点激动起来。“东一环穿山来而,就像给和新打开了一扇大门,再也不是缩在山角落的深丘小镇,而是一下子敞亮起来。希望借这个机会,使和新发展升级,要谈一些上规模的大项目。”他憧憬说。
  采访归来,记者掐了一下时间,从和新场镇到市区庐山南路,仅仅11分钟车程。离市区这么近的距离,有这么一片堆绿叠翠、没有工业的璞玉般的土地,正是我们德阳建设“一城”大都市的一块瑰宝。一环路将来穿过东山的隧道,不是很像一个门洞,城市和和新的关系,不是很像辉煌的宫殿和幽静的御花园的关系吗?腹背相连,环境殊异。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这个“御花园”,这个德阳的“肺”,会不会有机会成为未来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中央公园”呢?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精彩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QQ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1

粉丝2

帖子269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市声音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
意见反馈:rtmxk@163.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0-2020 德阳旌湖河畔( 粤ICP备170844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