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识人有时也很简单

[复制链接]
第四类伤痕 发表于 2010-8-22 0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此乃为政之要,且人皆知之,问题是要能够识得小人与贤者。而世间一切事物中最难的莫过于识人了。识人难,是不是就没有方法了呢?有。

    春秋时期的阳昼就曾巧妙地运用比喻,道出了识人的最简易方法。孔子的学生宓子贱担任单父县令,前去拜访求教阳昼,阳昼向他讲了自己钓鱼的方法,说:“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意思就是说,投钓绳,放鱼饵,马上来吃鱼饵的,是阳桥鱼,这种鱼肉少而且味道不好。那些若即若离、好像吃鱼饵又好像不吃鱼饵的,是鲂鱼,这种鱼肉多而且味道纯厚。宓子贱心领神会,创造性地把它运用到识人上。对自己刚到单父上任,就远远迎接自己、巴结自己,想攀缘上自己的人,宓子贱就远远地避开他们;对那些总是不愿出头露面、不愿显示自己的人,宓子贱就亲近他们,发现他们果真是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便虚心向他们请教,并委以重任,和他们一起治理单父,于是很快把单父治理好了。

    东汉时,汉顺帝召尚书周举询问朝政得失,周举对曰:“宜慎官人,去贪污,远佞邪。”顺帝曰:“官贪污、佞邪者谁乎?”顺帝问得对呀,谁是贪污、佞邪的人啊?周举曰:“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资治通鉴》卷五十二)在他看来,凡是敢于屡屡直言、发谔谔之声的人就是忠贞之士,而那些专事阿谀逢迎、苟容取悦的人必是奸佞之徒。

    南宋大臣谢方叔任监察御史时也曾上疏皇帝,就关于如何识别贤佞的问题,谈了同样的看法:“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就是说,凡是敢于报忧危、说实情者,是忠臣;凡是进安逸淫乐之言,行隐瞒欺蒙之事者,必是佞臣。

    其实,历史上一些励精图治的有道明君也是颇懂得这种识人的道理的,唐太宗就是一个。有一次,唐太宗指着殿下的一棵树赞叹,殿中监宇文士及马上就随声附和称誉不已。唐太宗严肃地斥责说:“魏徵尝劝我远佞人,我不知佞人为谁,意疑是汝,今果不谬!”宇文士及只好叩头谢罪(《唐鉴》卷之五·太宗三)。

    看来,识别小人与贤者也并非太难,难的只是为上者总是不愿意听逆耳之言而乐闻谄谀之音罢了。只要头脑保持清醒,识人,有时还就那么简单。上述几则古例,足为今鉴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QQ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68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市声音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
意见反馈:rtmxk@163.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0-2020 德阳旌湖河畔( 粤ICP备170844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