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江:坚强奋进 共筑美好家园

[复制链接]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核心观点

三年前的5月12日,地动山摇,日月同悲。一栋栋倒塌的房屋,一幕幕悲惨的画面,如一部悲壮的大片,深深地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回首过去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直接指挥下,中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143万人民,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攻坚克难、坚强奋进,在废墟中建设起了一个个更美丽的新家园。截至目前,全县灾后重建项目1330个、估算总投资189.5966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330个,开工率达100%;完工项目1232个,完工率为92.63%;完成投资178.5057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94.15%。

“5·12”大地震是一场灾难,灾后重建也是中江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变灾难为动力,通过奋力推进灾后重建,就能快速推进中江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发展,就能让全县人民的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就能早日实现‘四川丘区强县’的奋斗目标。”中江县委书记杨震掷地有声地指出。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三年来,英雄故土的重建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江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中江,正在从悲壮走向豪迈。

社会事业全面提升

2011年5月10日,中江县龙台镇七一中学内彩旗飘扬、花团锦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中江县纪念“5·12”特大地震3周年暨龙台镇七一中学竣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投资6400万元,占地69603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998平方米、运动场达16338平方米,可容纳2800名学生的龙台镇七一中学的竣工和黄继光纪念馆、黄继光故居修缮竣工,以及位于东北镇红土地村的中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标志着中江的灾后重建进入了收官阶段。

2008年6月7日,中江县永太镇双凤场口迎来了全县第一所抗震学校奠基仪式;同年8月30日,经过施工队日夜奋战,仅用84天时间,一幢按新抗震标准设计的回龙镇朝中“沪中希望小学”如期竣工,这是全省第一所落成的希望小学……

“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校园,爱心又重建了我们的校园,如今我们的校园是更宽敞、更明亮。”谈起学校的巨变,辑庆中学师生们脸上更是洋溢出无穷的幸福。辑庆镇初级中学震前学校占地面积约25亩,学生630余人,教师43人,校舍共5500平方米。“5·12”汶川大地震给校舍造成严重损毁,致使学生无法上课。中江作为全省39个重灾县之一,省委、省政府安排乐山市对口援建中江。经缜密论证后,中江县委、县政府决定乐山市对口援建重灾镇——辑庆镇。在乐山市的无私援建下,如今的辑庆镇初级中学校舍崭新,功能完备,拥有在校学生共约1800人,住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达110余人。“只有经历过失去的人才会明白重获的幸福。”看见崭新的校舍,辑庆中学师生们感慨万千。

“类似辑庆中学重建情况的学校还有很多,譬如澳门援建的中江县凯江中学,这所学校的灾后重建工程是澳门特区政府援建项目第二批,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额援助。该项目主要包括重建校舍19608平方米,维修加固1685平方米,购置图书及相关教学器材设备7420台(套),总投资4301万元。这样的重建规模无疑让我们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大大提前。”谈起学校的重建情况,中江县教育局负责人喜不自禁。

精彩评论4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中江县灾后重建学校共256所,其中新建学校180所,新建校舍面积65万余平方米,新建运动场面积39万余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10万余平方米,已到位和已签协议重建资金共计 13.786亿元。目前,256所重建学校全部开工,新建项目学校竣工77所,占180所新建项目学校总数的42.8%,共完成总投资13.786亿的85%。

硬件设施、学习环境的大改善,中江县2010年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优生上升13个百分点,小学质量大面积提升,高考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县应考人数同期减少370多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1931人,居全市前列;中江中学首批上线932人,居全市第一;应届上线人数大幅上涨,增幅为18.28%。中江职业中专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跃居全省第一。

“化危为机,化灾为机”。这是中江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43万干群的共识。灾后重建同样给中江的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全国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活动灾区行”、“龙舞中江”、“ 和谐中江、欢乐元宵”等重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灾后频频展现。

乡镇新春锣鼓震天,广场元宵龙腾狮跃,魁山、西山闹元宵焰火高照成为灾后中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越是大的灾难,越需要强有力的精神予以支撑。”面对143万人民群众斗志昂扬的热情,县委书记杨震激动不已。

2008年9月开始,中江县先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灾区行活动,“三下乡”、“送春联”活动,全力展示英雄儿女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引领广大群众走出地震阴影,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去。回龙镇中学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灾区行》活动;通济镇开展赏花节文艺演出;继光镇广场落成文艺演出;富兴镇“三下乡”文艺演出;体育广场“红色少年”文艺演出……众多的活动如火如荼。

2009年9月,在五大洲70多个国家表演的50个节目中,中江“仓山大乐”以其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精彩的表演技巧,成为参演节目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中江县运动员摘得女子甲组58公斤级举重等11枚金牌,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11年3月,中江县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四川省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诸多的殊荣层出不穷。

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原动力。为整体推进全县文化体育工作,营造和构建具有浓烈文化体育氛围又催人奋进的精神生活空间,中江县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奋力实施文化类等灾后恢复的重建工作,加快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文化遗产修缮、文化产业、精神家园等一系列的重建、规划和改造。目前,175个文化体育灾后重建项目现已完工161个,完成92%。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重建,中江县53个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占总规划项目数的100%。已竣工验收项目45个,占总规划数的85%,其中已完成审计决算项目10个。

灾后重建进一步激发了英雄儿女“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全力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2010年,中江县就培训农民工10.5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6.8万人次;扶持2686名农村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大病医疗救助4435人次,发放救助金1117.5万元;提供法律援助3026人次,建成县级规范化法律援助受理厅1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资助中等职业学校1至2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836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1045人,资助地震灾区高中和中职应届毕业生561人,资助困难家庭职工子女上学152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5463人,集中供养率51%;为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8.1万人;城市居民人群公共卫生服务率达85%;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26处;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1356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67户。

经济建设强势崛起

灾后重建中,中江县委、县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四川丘区强县”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总体取向,深入实施“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1亿元,增长14.4%;财政收入8.11亿元,增长4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0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5672元,增长14.9%,顺利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在全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一极一轴一区块”的发展。德阳作为“一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担负起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中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使命。而地处德阳东部的中江县,南与成都接壤,北与绵阳相连,东与遂宁毗邻,在成渝经济区中,无疑将成为德阳融入成渝经济区,辐射周边城市的“桥头堡”。

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摆在拥有14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中江面前。

“两年多的灾后重建给了我们抓住机遇的底气。”相关负责人表示,灾后重建的大力实施,使得各项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提升,为中江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中江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截至目前,中江县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119个工业项目全部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04020万元。通过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江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2009年,中江县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规模突破了100亿大关,年均增量在20亿元以上。

规划和正在建设的几条经过德阳境内的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遂阿高速,均从中江腹地穿过,使得中江县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的地位也愈加显现出来。抓住交通区位变化的重大机遇,中江县制定全新发展战略——突出县城中心城区建设。

一座县城,如果没有标志性建筑,就没有突出个性和鲜明形象;如果仅有政治中心而没有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就称不上“中心城市”,就难以增强凝聚力和辐射能。近年以来,中江县挥动大手笔,倾力做好打造广场公园、建设中心城市这篇好文章,成为全县上下最大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江县委、县政府确立“一心、两极、促统筹”的发展战略,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明确了“中江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成都经济圈重要的加工业基地,独具特色的安全、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2010年中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改造公园广场、打造中心商务区。“改造公园广场,建好文化中心,还老百姓一个城市会客厅,以极大改善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打造中心商务区,即建设以大型超市为主体的a区,以百货业态为主体的b区,在引领带动中江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三产业税收的增长点上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农民进城的路子、提供就业走向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变市民的传统消费习惯、引领消费时尚上取得新突破。这样形成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交相辉映,必将大大增强县城的凝聚力、吸引力……”中江县委书记杨震如数家珍一般地阐发了完成这个大动作的极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中江改造公园广场、打造中心商务区,总投入2亿元,重点建设占地20亩的公园广场以及基础配套设施,中心商务区则通过创造无限商机和吸引投资者、经营者来建设运作。今年1月11日,共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建设的中江公园广场正式竣工,改造后达2万多平方米。目前占地16亩,地上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以上,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并规划建设25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的中心商务区商场a区、b区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

同时中江大力发展提升县城产业,挖掘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6万。

而中江也将由此成为德阳 “一个中心多片区”城市组团中,向东翻越东山,辐射广大丘陵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成为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机遇选择了中江,中江的跨越发展突破点在哪里?

4月1日,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发展区举行了启动仪式。中江结合灾后重建,配合成都后备产业园区——成阿工业园区建设,发挥辑庆镇、兴隆镇紧临成都市的地理优势和成德南高速公路在辑庆镇与兴隆镇之间设有互通的交通优势,设立了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位于中江县的西面,与成都市金堂县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是中江全力打造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在此时出现“将中江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发展区升级为成德工业园”的建议,着实让身处一线的中江县兴隆镇党委负责人也颇多感慨,“镇域工业园‘直面’成都产业梯次转移,如何‘喊响’标准,提高承接水平?一直都是我们思考的课题。”

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武元教授看来,小小的镇域工业园升级问题饱含着德阳全域发展的大机会。“德阳不管是在地震前,还是灾后重建中,都没有一个直接和成都产业对接的工业园区,中江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

陈武元认为,以地处成南高速的中江仓山工业园区和成德南、成南高速之间的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核心,打造升级成“成德工业园区”全力对接产业转移,处于成渝走廊城市带,其力度和效果将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即使是在目前的状况下,这个小小的镇域工业园区 “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发展区”已与170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协议总投资90.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61.22亿元。该区重点发展家居装饰、纸塑包装、无纺布、机械加工及电缆线材产业。计划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75亿元。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农业迅猛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迅猛,优势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84.3万吨,再创新高。劳务输出4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5亿元。种植食用菌3.4亿袋(平方尺),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称号,玉兴镇食用菌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种植中药材10.3万亩、设施蔬菜2.5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总数达67家;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7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77个,4个专业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专业合作社。

三产活县,科学规划特色旅游。中江围绕黄继光为主题打造的红色旅游资源“继光故里”特色鲜明,同时还拥有配套的特色乡村旅游、滨湖旅游以及“铜山”文化旅游资源,在产品、空间、线路上互为补充,组合优势明显。着重打造继光故里品牌,整体规划布局为“继光故里旅游区”和“魁山-东江旅游区”,将形成两条红色旅游环线。着力建设芍药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探索红色、乡村、城镇旅游品牌组合营销,形成旅游、农业、商业、文化、体育“一、二、三”产业关联互动的发展模式。使旅游业成为展示中江、推介中江、全面提升中江软实力的形象产业和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使旅游业成为中江县“三产活县”战略中的主导产业。

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地震造成中江上万户农房倒塌或严重受损,需拆除重建。按照本人申请、群众评议、乡村审核公示、上报审核、确认公示等程序,通过严格把关,首批确定农房重建户39661户。2009年2月,针对实际情况,该县再次确定第二批农房重建户。中江县委、县政府把农房重建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确定了农房重建“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原址重建为主、节约土地,控制规模、不超计划,整体联动、不拖后腿,阳光重建、不出问题”的重建原则,建立了“三账两图两表”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

震后10天,富兴镇观碑村村民张世红就自购建材,第一个开始农房重建,拉开了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序幕;震后一年,中江县第39661户农房重建户——南山镇新拱桥村一社村民刘杰全家乔迁新居,标志着中江县首批确定的农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迄今为止,全县41977户永久性农房重建和261266户农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重建补助已全部兑现到户;1490户城镇住房重建和46015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

加快基础设施重建进度,为百姓生活提供便捷。

“这样的路跑起来就是舒坦!”谈到s106线中江至乐至界的公路,作为客运司机的刘某感触很深。“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给这条公路造成了重创,特别是以s106线中江至双龙段27.64公里的破坏程度最大,大部分路段都满足不了我们的出行。”他说。

针对s106线中江至乐至界的公路是中江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亦是中江县南片区乡镇连接县城的唯一通道的局势,2008年9月,中江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对s106线中江至双龙段提前实施了招投标,启动了对该路段的大修整治。该整治路段纳入灾后重建补助计划里程54公里,计划总投资1552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3500万元,途经南华、玉兴、龙台等9个乡镇,着实解决了沿路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截至目前,中江县的339个交通项目已完工308个,完成了省道101线中江县城至通济段改造,建成通乡公路114.8公里、通村公路514.1公里、客运站点3个,全县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路网布局明显改善,公路等级、公路质量和通畅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安全和舒适,交通运输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给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129个水利项目已完工90个。

“三年的重建,是中江经历大地震后的重生,也是继光精神的生动体现,中江人民将以‘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继续坚强奋进。”县委书记杨震如此说道。

三年的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中江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住房、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水利、电力、文体和城市公共设施等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恢复、根本改善和大幅提升,为中江今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QQ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市声音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
意见反馈:rtmxk@163.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0-2020 德阳旌湖河畔( 粤ICP备170844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