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尽享重建大成果 启航美好新生活

[复制链接]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什邡市“5·12”三周年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展示

今天,是5月12日,是“5·12”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的特殊日子。

这三年间,在“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这块土地上,您看到了什么?

从千军万马抢险救灾之“急”,到安置众多受灾群众之“难”,再到规模空前的恢复重建之“重”……三度春华。什邡儿女,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用气壮山河的精神,跳起摸高的劲头,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创造了应对灾难、浴火重生的伟大奇迹;三度秋实。在恢复重建即将全面告捷的历史时刻,作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我们百感交集——

我们看到:生者挺立,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新家园,大踏步走向新的生活;

我们看到:新房林立,住房、学校、医院、商场、文化设施等等,以一步跨10年、20年的速度,从废墟里生长;

我们看到:发展跨越,什邡道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充分开放合作大笔如椽,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重建后的灾区,去分享这片土地的荣光,见证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奇迹!

工业:大步迈向复兴之路

三年前,正当不安于连续13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次席的什邡朝着更高目标伺机发力之际,一场震惊世界的天灾无情地震碎了这个老牌工业强县的梦,给踌躇满志的什邡工业以沉重一击。

什邡市受灾企业达636户,124户规模以上企业均不同程度受损,死亡474人,受伤1186人,失踪50余人。财产损失预计127.9亿元,其中设备受损53062台/套,折合损失金额43.08亿元;厂房和职工宿舍坍塌面积316万平方米,折合金额50.2亿元;其它损失达34.6亿元。企业停产预计造成损失72亿元,重大建设项目受阻预计造成损失48.7亿元,全部合计损失248.6亿元。

精彩评论5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迹】

——2008年,遭受重创的宏达集团、蓥峰实业、金河磷矿等企业相继恢复生产,迈出了什邡工业恢复重建的关键一步。这一年,什邡先后签下利森第二、三期项目、长城雪茄20亿支异地技改项目等亿元大单,为蒙受惨重损失的什邡工业经济注入“强心剂”;

——2009年,绝地求生的什邡工业打响突围之战。受损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钛合金飞行器零部件科研生产基地、格林雷斯、富亚博大环保漆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更让什邡工业后劲十足。这一年,什邡财政总收入首破30亿元,向“重返全省十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0年, 什邡以工业为基,攻坚决胜,全力以赴推动“重建争优、发展争先,重返全省‘十强县’”。这一年,什邡市1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2.7亿元,提速27.3%;完成工业总产值227.07亿元,同比增长46.67%;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在建、竣工的技改项目78项,技改项目投资完成25.6亿元,为“十二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3月11日,四川利森集团什邡分公司二期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正式点火投产,开启了什邡市“项目建设年”的序幕;一季度,宏达集团磷化工生产基地、川渝中烟什邡分厂、蓝剑饮品集团、美大康药业集团等工业企业“整体发力”,开足马力抓生产,争分夺秒抢进度,力保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

【数字】

——2008年,什邡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下降29.7%;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34.1%;实现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55.3%;实现利税22.9亿元,同比下降38%。

——2009年,什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39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销售收入146.54亿元,同比增长38.8%;利润11.25亿元,同比增长39%;利税总额36.98亿元,同比增长61.2%。

——2010年,什邡市1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27.3%;完成工业总产值227.07亿元,同比增长46.67%;完成销售收入216.80亿元,同比增长38.16%;实现利润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28.19%;实现利税总额59.66亿元,同比增长43.8%。

回望震后三年,一组组工业指标数据呈现出漂亮的v型走势,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镌刻着43万什邡人对“工业强市”的执著和信念,勾勒出一个正在谋求实现跨越、赶超发展的经济强市的坚实轮廓。“近三年来,什邡市工业战线干部职工抗灾难、抓产业,圆满完成‘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任务;迎危机,抢市场,率先实现工业经济止滑回升;抓集约,促创新,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优机制,强服务,确保工业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什邡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先辉从四个阶段总结了什邡工业重建发展全过程。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

三年前,洛水镇洛城小学学生陈露在日记本上写道:“那一刻山河破碎,我和伙伴们再也不能去田野放风筝了。”

两年前,当震后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田野上冒出了青翠的嫩芽,陈露的新家正热火朝天地修建中,一砖一瓦搭建着新的生活。

一年前,陈露的母亲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中重拾锄头,在田里播撒希望的麦种。而在洛水慈济中学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传来陈露和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

今年春天,陈露约上几位伙伴去放风筝,他们穿过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农房,跑到铺满金黄菜花的田野上,放飞快乐与梦想。

这是什邡市农村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是什邡市农业经历三年的不懈努力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纵观全局,什邡市农业在浴火中重生,根据什邡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该市确定“提升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如今,什邡农业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

一串串数据表明,什邡农业正蓄势待发,实现新的突破。

截至2010年底,什邡市新发展猕猴桃2473.6亩、绿茶484.2亩;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115亩、菇棚221.6亩、耳棚248.7亩。重建生猪良繁体系建设3个,恢复畜禽圈舍197万平方米,恢复生猪存栏达27万头,同比增长99.21%,小家畜禽209万只,同比增长10.66%。恢复重建穗丰水产良种繁育场、南泉玉桥渔场等27家规模养殖场(户)养殖面积681亩。

2010年,什邡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粮食总产量达到20.2万吨,恢复到震前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4元,比上年增加1024元,增长1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什邡市委农工委主任刘朝德说,什邡农业恢复重建,不仅仅是恢复农业的生产能力,更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发机制。因此,什邡选择产业基础好、集中连片、产业特色突出、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名晒烟、精细蔬菜、精品猕猴桃、特色中药材、优质畜禽养殖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整体推进的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优质粮油、名优茶作为配套产业,将休闲观光农业、劳务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拓展产业。

【展望】

2011年,什邡农业扬起风帆,以大气磅礴的姿态展望未来。

这是一幅什邡农业发展的新蓝图:2011年,农业增加值计划达到19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8280元,比上年增长15%。

刘朝德用清晰的思路勾勒出什邡农业发展的新轮廓——以六大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整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工作要求,突出规划引领,整合各类资源,健全推进机制,全力抓好村落民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级阵地、社会管理等建设,建成新村示范村40个,新农村综合体1个,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二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山区、坝区和沿江沿河等区域资源优势,狠抓优质粮油、名晒烟、精细蔬菜、食用菌、精品猕猴桃、中药材、名优茶等七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扩大面积,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以山、水、田、林、路、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强现代养殖生产能力建设。优化畜牧业养殖结构,发展规模化、特色化养殖基地;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大户,打造一批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四是加强农业产业化提升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牢产业链,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率;扶优扶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长产业链,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五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培训重点,注重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帮助农民实现多渠道就业。依托工业园区吸纳和城镇带动,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村工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民外出就业。通过多措并举,大幅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六是加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和规范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激活资源要素,增强内在动力,促进农业生产良种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产业:迎来再发展的春天

在什邡,与历史悠久的农业和蓬勃发展的工业相比,第三产业却一直是尴尬的“短板”。三年前,就在什邡瞄准时机,欲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之际,一场特大地震让什邡初具规模的第三产业陷入濒危境地:全市商贸流通和服务业8300多个经营网点损毁,损毁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7.14亿元;60多家宾馆、800多家农家乐、6个旅游景区全部被毁;山区旅游公路及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损毁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震后,什邡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商贸流通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一方面,深挖文化内涵,优化整合优势资源,打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地震纪念”“三张牌”;另一方面, 高起点定位、高品位建设,强势打造商贸流通“新走廊”,不断夯实震后经济发展根基,带动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全面助推什邡经济“大提速”。

【亮点】

农家乐 乐农家

三年前,往日的避暑胜地--西部惊奇欢乐谷,在那场突袭的灾难中面目全非,山体塌方,道路崩毁,房屋倒塌。

三年后,山区群众搬进漂亮的新房,不少人开始琢磨着依托秀美山川开个生态农家乐。

乔明章,什邡市蓥华镇竹溪村14组村民,地震前,靠着自己的园林设计、苗木栽培等技术,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地震后,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带领村上11户乡亲,统一修起了一个集休闲、餐饮、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因这11户都是乔姓乡亲,这个农家乐也取名为“乔家大院”。

“现在我们的生意火哦,每个周末客人都爆满,需要提前预定才有桌子。”近日,当记者走进这个小桥流水、藤竹青松相映成趣的“乔家大院”时,乔明章正忙着接订桌电话。对于“乔家大院”的发展,乔明章很是自豪:“靠着这‘乔家大院’,就解决了村里20多个剩余劳动力。”

2010年9月,什邡市成功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家乐文化旅游节”,向外界集中展示了什邡旅游业重建风采和重振乡村旅游的决心。现如今,以红豆村、马祖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特色村落及山区“农家乐”笑迎八方宾客。预计到今年底,什邡市将发展星级农家乐50家,拉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6000万元以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直接就业2000人以上,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山区群众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途径。

【数字】

截至目前,总投资超过两亿元的什邡旅游业灾后重建已初见成效,什邡市的所有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星级酒店和城区社会宾馆已恢复正常营业,以红豆村、马祖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特色村落游人如织,山区“农家乐”恢复200余家。2010年,什邡市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亿元;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亿元。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什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亿元,同比增长11.8%;对外贸易稳步推进,外贸进出口总额41832万美元;引进外资实际到位额3357万美元。经风雨方见彩虹,浴烈火而得重生。以商贸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恢复中起步,在振兴中发展,在高位上跃进,有力地助推了什邡灾后经济的全面提速发展。

城乡住房:安得广厦千万间

受命于艰险,崛起于危难。震后,什邡市坚持“民生先于一切,民生优于一切,民生重于一切”的思路,把城乡住房放在灾后重建优先地位,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改善和保障民生展开。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

三年前,“5·12”特大地震给什邡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区集镇、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遭受毁灭性破坏,近30万群众失去了昔日的家园。

三年来,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结合实际,什邡市确定了原址重建、统规自建、开发性重建、异地安置等农房重建方式,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努力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升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质量。

“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恢复重建,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重建作为一次提升发展的机遇。”什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一语中的。震后,什邡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率先启动了城乡住房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强化要素保障,构建高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切实解决了城乡居民最迫切、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4月30日,什邡市8.4万户重建农房全面建成并入住,775个集中建房点“六进村”工程全面完成,供水、供电、排污、沼气、道路、光纤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与此同时,全市3.7万套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1.8万套城镇重建住房在2010年9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40.08平方米,城乡住房建设水平提升20年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铺筑幸福根基

震后,什邡着眼于未来长远规划,在交通、水力、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什邡未来发展,投入巨资实施改扩建。曾经满目疮痍的章洛大地,已经脱胎换骨、满目希望。放眼望去,城乡“三纵三横”交通网络,为什邡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39项水利民生工程,奏响春天的最强音;“康桥工程”项目的实施,刷新了什邡市电网建设历史记录……

如今,什邡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灾区群众在新家园畅享幸福新生活。

 楼主| jack 发表于 2011-5-13 1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

截至目前,什邡市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完工数182个,完工率达98.38%;完成投资24.02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9.4%;其中: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完成项目数173个近900公里;桥梁加固项目全面完工,完成项目数3个,客运站点完成5个。

通过三年重建,什邡市形成了覆盖什邡辖区“三纵三横”快捷一体的城乡交通网络,总投资33.4亿元的11条重建道路全部开工,北京大道、s105、s106、小夫路已经竣工通车;建成了防洪、灌溉、水产业和安全饮水为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总投资达8.7亿元的39个水利基础设施重建项目恢复重建,全面提高了水资源利用能力;天然气、电力、通信等设施重建充分考虑什邡未来发展,投入巨资实施改扩建,为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再走灾区,感受重生

什邡城区:城北舒展新画卷

从什邡城区蓥华山路“百米大道”,向城北方向行进,看到眼前宽阔的城市道路,让人顿有“大气”之感。

思绪回到“5·12”特大地震前,这里曾是半田半荒之地,与城市“杂居”在一起,交通不便。

如今,这条打开什邡城区东北走向的崭新大道呈现在眼前,使市民们眼前一亮。什邡市民张华述老人几乎每天都要途经这条大道去儿子家坐坐。说起这条路,老人满脸笑容地说:“以前为了走捷径,就必须走田间小道,特别是晚上很不方便,没有路灯,一路坡坡坎坎,一不小心就会跌倒。现在好了,走在平整宽阔的路面上,心情也舒畅多了。”

驱车经过这里的王先生说:“什邡城区道路如今真是四通八达,以前要绕道走很多弯路,就拿这条路来说,修通后给我们开车的带来很多好处,既省时又省力。”记者感叹,一条城市道路的确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

再往前行,便是千年古刹——罗汉寺。如今,这里也换上了新颜——新建的钟鼓楼、东西厢房及东西方丈院,楼阁重叠,飞檐凌空,气势恢宏。据“罗汉娃”杨城的母亲文丽回忆,“5·12”特大地震发生时,罗汉寺僧房被震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顶上的瓦片几乎都被掀下来,梁柱也被震歪,所有的房子都漏水。“当时,我就是在罗汉寺的‘临时产床’上顺利生下了小宝贝。时至今日,我们一家人都感谢这块宝地,我常常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让儿子知道这是他的出生地。”

青瓦白墙、木窗雕花、挑檐垂柱。京什旅游文化特色街与罗汉寺仅一墙之隔。“5·12”特大地震后,北京向什邡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出于对灾后重建“城市新定位”的思考,还是出于对感恩文化的载体建设,京什旅游文化特色街的出现,成为什邡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1月28日,京什旅游文化特色街正式开街,什邡人敲锣打鼓,庆祝这特殊的时刻。走在特色街上,仿古的二层建筑,青石条街面以及老北京传统文化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紧邻的西川佛都罗汉寺相得益彰。而未来,什邡将以特色街为示范,构造多个城市游憩商业区,形成与城市商务功能区和城市居住功能区相融合的现代城市重要功能区。

记者手记:什邡城区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经过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富有活力的新什邡已矗立在川西大地上。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来看,生活在什邡都是非常幸福和幸运的。因为城市变了,人们的思维也发生着变化,一个个希望陆续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一起祝福什邡的明天更美好!

什邡经济开发区:从“不毛之地”到“商圈宝地”

当记者缓缓走进什邡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工地上人来人往,运送材料的卡车在工地上穿梭而过,一派火热的场景。从一片空地到林立的厂房,什邡经济开发区正在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邡市洛水镇57岁的村民郭运久老家就离园区不远,他感慨地对记者说:“走了几十年的泥巴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水泥路会修到家门口,更没想过,一家人还有机会住进政府为我们统一修建的小区。你瞧,那个有名的福田汽车都在我们这里建厂了。”

就在4月20日,北京对口援建什邡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四川腾中福田专用汽车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什邡市工业经济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填补了德阳、什邡汽车制造的空白。而让当地老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却是,在自家门口竟然就能生产汽车。

据悉,从2010年起,什邡市开发区共引进项目30个,协议引资33.37亿元,到位资金11.2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北汽福田什邡专用车项目、台湾慈济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园”项目、深圳宝航建设“工程产业园”等项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什邡经济开发区找准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奏响了嘹亮雄浑的跨越发展之歌。什邡经济开发区正以宏大的气魄、脚踏实地的奉献迎接美好的春天,期待硕果满园的秋的收获!

记者手记:曾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经济开发区是“转动”区域经济腾飞的“魔方”。在什邡,石亭江畔、北京大道旁那片21.36平方公里的“金土地”,承载着什邡快速重建、跨越发展的重托,正以豪情万丈的雄心,启动什邡经济快车,以排除万难、劈波斩浪的气势,推进什邡经济向着“千亿产值、百亿财政、全国‘百强’”的目标阔步前行。

师古镇大泉坑村:新村美景入画来

一条条洁净的水泥路连接着乡村院落,一幢幢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林中,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果园、菜园、沼气池错落有致,宣传栏、阅览室一应俱全……

当记者走进什邡市师古镇大泉坑村时,扑面而来的是文明、和谐的清新气息,这个川西村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漫步于大泉坑村的田间地头,千亩绿油油的烟叶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地震重建后,路通了,村落变漂亮了,各项基础设施好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正顶着烈日在田里收割烟叶的烟农谈起震后三年家乡的变化,个个笑逐颜开:“震后,我们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有外地游客来我们村参观烟叶种植,了解晒烟历史,我们相信今后的日子会更红火。”

大泉坑村作为什邡市优质雪茄种植基地,烟田生长的雪茄烟叶所有烟株的高度、烟叶片数都非常一致,不论是连作效果、追肥数量还是田间管理,都达到了专业水平,再加上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烟叶质量十分优秀。“5·12”地震后,在北京的无私援建下,大泉坑村通过统一规划,专业设计,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师古镇大泉坑村,2010年种植烟叶面积1900亩,占耕地面积62%;亩产量达到225公斤,亩产值达到3825元。

如今的大泉坑村,村民告别祖祖辈辈“下雨泥巴路、喝水井里挑、鸡鸭满院跑”的生活环境,住进富有田园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村民曾大爷直呼“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新生活!”

如今的大泉坑村,正向人们全方位展示着优质雪茄原料烟基地的风土人情及生产过程和什邡雪茄的前世今生。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第一个雪茄烟展厅,德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目的地将在这里形成。

记者手记:当走进大泉坑村,以往农村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纵横交错的水泥道路,风格统一的田园“别墅”。眼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民也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看病、就业问题,过上令城里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QQ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市声音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
意见反馈:rtmxk@163.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0-2020 德阳旌湖河畔( 粤ICP备170844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