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既是对传统水利观念的巨大挑战,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根本措施。我们深知,只有人与水和谐共处,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我市创新节水手段,务求工作取得实效,试点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用水方式转变,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保障,唱响了一曲碧波润德阳,人水共欢歌的生动乐章! 化危为机 试点工作成效显 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经济社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毁于一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继续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灾后重建工作胜利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效果明显,各项规划指标得到明显提高,数据为证: ——万元GDP用水量:2010年全市GDP总量为921.3亿元,用水总量为21.5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533.8立方米降低到232立方米,达到了规划的300立方米以下的目标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469.5亿元,工业用水总量为4.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293立方米降低到95.8立方米,远远低于规划的214立方米的目标值。 ——城市污水处理率:2010年全市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115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量为839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35%提高到75.23%,达到了规划的75%的目标值。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全市的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75%以上,超过了规划的预期指标…… 乘势而进 登高望远创新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在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水资源管理制度更为健全,体制和机制得到改革和创新,社会成员节水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效果明显,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成效显著,达到了试点建设的预期效果。 发展恰如春潮涌,攀登正未有穷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决策者与水务部门深知,当前仍然存在着水资源管理体制还需继续深化、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节水工程还需进一步推进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市将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精神,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节水,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强化工业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深入推进城镇节水,加快节水型生活小区建设; ——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清水入江河湖库; ——严格管理水资源,实行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